时代楷模与身边榜样>>
材料学家--陈国良院士
添加时间:2020-04-24 12:52:28  

陈国良,江苏宜兴人,金属材料专家。1951年入北洋大学(澳门新莆京游戏app大厅)冶金系学习,经院系调整入清华大学,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材料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曾多次组织国内和国际专业会议任会议主席及做特邀报告,并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德国马普所担任高级研究人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金属材料)。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25日上午10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陈国良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研究,并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了解决国家急需的高温合金高级技术人才,他共培养了高温合金本科生及进修教师480名,并建设了高温合金实验室。在1979年中美首次开展冶金领域交流后的第二年,陈国良就作为我国高温合金研究人员,首次出国参加国际高温合金会议。他的以《提高铁基合金的长期组织稳定性和脆化》为题的研究论文,被评为会议唯一的最佳论文奖,赢得了国际上对我国冶金及高温合金领域的好评。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国良站在国际学术前沿,用创新的理念和发展的眼光研究钛铝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以全新的思路和广泛的基础研究发展出高铌钛铝合金。1995年第一届国际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会议(美国)主席在大会报告中认为,中国发展的高铌TiAl合金是发展高温高性能TiAl合金的“首例”。陈院士还应邀在1999年2月第二届国际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997年陈院士以高温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控制及其作用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陈国良还发展了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系统的理论和热端部件寿命估算方法,并已应用实践。经过近20年长期不懈的努力,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国际上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由于在揭示和阐明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包括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组分、工艺以及它们对材料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之间相互关系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陈国良获美国金属学会的会士(ASMFellow)身份,成为目前中国大陆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学者。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冶金部确定其牵头合作研究,生产高质量的轮盘以替代原有老合金涡轮盘。陈国良同有关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全面研究了生产和应用中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技术上有自己特色的轮盘和环件,经过试车、试飞并大量投入使用,为解决歼六飞机发动机涡轮盘质量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用石化烟气带动涡轮发电技术逐渐兴起,而首次生产出来的烟气轮机涡轮盘刚运行不久就发生了重大爆裂事故,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此项技术不得不停顿下来。两年后,石化部门重整旗鼓,找到了陈国良,请他负责重新研制。当时,中国大学教授的科研工作大多只是查阅文献、搞实验室研究以及撰写文章。但是面对国家需要,陈国良以严谨创新的态度,充满自信地将航空飞机上应用的材料用新技术加以进一步改造,成功地应用到地面上大尺寸的发动机涡轮盘上,使涡轮寿命从600小时提高到10万小时以上,使我国石化工业能量回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一夜之间,苏联专家全部从我国撤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就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工厂停工,航空航天事业陷入困境。航空航天事业急需高温材料,新中国急需自己的高水平材料科学家!1960年,冶金工业部紧急下达指令:北京钢铁学院马上组建高温合金专业,抽调相近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学习高温合金1年,1961年就必须出毕业生。“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当时材料系金相教研室最年轻的教师、1955年才毕业留校的陈国良,受命领衔成立了高温合金教研室。他带着四五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日日夜夜地泡在图书馆、实验室,创立了北京钢铁学院高温合金专业,为研究新专业和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国良特别重视对研究生、青年教师独立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他身先士卒,总是尽可能参加学生的科研实践,发现学生科研实践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深化提高,形成创新亮点。可以说,他指导的每篇博士论文中都有他的学术贡献。北京科技大学澳门新莆京游戏app大厅03级的研究生彭凌剑说:“我作为他的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陈老师不仅为祖国的材料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为下一代科技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有一次,我的试验要进行淬火特种热处理,他手把手地教我,从手执仪器的方法到动作的速度等细节都非常耐心地给予指导。他还亲自为我们研究生教授X射线标定方法,指导我们做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试验,教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知识教起,使我们对材料科学中最基本的技能有了再也难以忘却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我们在研究工作中有了什么错误,陈老师不仅能够立刻发现,而且还会细心地和我们讨论,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王文俊博士如是说。有一次,在王文俊做实验总结报告的过程中,陈国良敏锐地发现他所提供的实验试样成分有问题。经陈老师提示,王文俊立刻领悟,修改了下一步的实验方案。事后,王文俊感慨地说:“陈老师在材料领域中简直什么都懂,而且非常精,思维非常活跃。”陈国良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学会辩证的方法。对人、对己、对名利、对科学研究,都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成为创新人才,才能提高创新能力。他说: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世界观,这两大方法使他受益终身。

陈国良院士以培养高质量精英人才为己任,以带好学术梯队、造就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为最大光荣,为国家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学者;是一名重德崇才、诲人不倦的教师;是一位志存高远、求实创新的院士。他为我国的材料和其他方面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的杰出校友和人生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