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6日,传统加工技术提升金属催化性能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金属材料学科主办,澳门新莆京游戏app大厅承办。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2家单位三十多位金属加工领域与金属催化领域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长期以来此类技术大多关注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主要用于结构材料。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关注材料本身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能,是目前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材料,通常采用化学合成。将两个领域有效结合,在技术与科学层面都具有深远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源头创新需求迫切、交叉研究方兴未艾的世界科研大背景下,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要求,着力落实推进“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资助导向,组织召开此次学科领域跨度大、交叉研究共性强的战略研讨会。力求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与前沿金属催化材料有机结合,在学科交叉中独辟蹊径,寻求原创,在金属催化材料生产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与会专家认真分析金属催化材料在能源、化工、医药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金属催化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于宏量可控制备,缺少廉价、均匀、稳定、自支撑的催化材料。当前研究重点应着眼于最终工业应用,进行整体化设计,获得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金属催化材料,实现大规模的宏量制备。讨论了传统加工技术可能提供的解决方案。第一、传统加工技术(如铸造、热处理、压力加工、球磨、粉末冶金、电弧放电、离子注入等)可以对金属催化材料进行成分、物相、尺寸、缺陷、应变的有效调控,从而改善廉价金属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能,部分取代贵金属催化剂,大幅度降低成本;第二、传统加工技术可以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器件(如催化床、电极板等),有助于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第三、传统金属加工在纳米粉体材料宏量制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具有吨级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应用需要;第四、与化学法相比,传统加工工艺具有清洁高效的优势,避免大量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第五、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制备的催化剂表面洁净,能够直接暴露活性位点,有利于充分发挥催化剂的作用;第六、用传统金属学理论指导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将催生大量的基础科学问题,为传统金属加工工艺提供新的应用方向,引发催化领域的观念变革。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学科交叉是创新的重要来源,本次会议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特点,领域跨度大,交叉范围广,探讨内容丰富多彩,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为材料领域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今后可进一步拓展思路,从材料学和物理学的视角凝练金属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将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理念拓展到更多领域,为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5/info76108.htm